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中共开阳县委 开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我县乡村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建设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完善、村容整洁有序、生态环境良好、农民持续增收、特色鲜明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二)工作目标。充分挖掘人文历史、乡村旅游、自然生态、产业特色、基层治理、优秀传统文化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注重特色,以行政村为基础、自然村落为单元,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农村发展短板为重点,实施“八大提升行动”,以点带面、示范带动、连线成片、全域推进,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公共服务水平,打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确保全县所有村庄干净整洁有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环境需要。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实施乡村品质提升行动
坚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统一规划、相对集中、风貌协调、规范建设”原则,分类有序推进乡村建设,构建城乡协调联动发展格局。
1.实施统一规划。2021年,基本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同步完成村庄分类与布局。2023年,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尊重乡村现状,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按照相对集中原则,科学把控乡村功能布局和乡村建筑特色,严格把控空间布局,加强分类指导,保留乡土味道。(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办>)
2.注重风貌协调。按照“清新静雅、自然和谐”原则,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遵循功能完善、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突出自然生态、历史文化资源特点,体现黔北民居“小青瓦、坡屋顶、转角楼、花格窗”特色,彰显乡村民居轻盈通透的独特意境。严格建筑风貌的“四控制”(即控制体量、控制高度、控制材质、控制色彩),建筑总面积一般不超过300㎡,建筑高度原则上控制在三层以下,外墙色彩不宜超过三种,以浅色调为主,切忌大红大绿。多采用土、木、竹、砖、瓦、石等传统建材,体现乡土质感和地域特色,形成青砖、黛瓦、白墙的建筑风貌体系。同时,因地制宜,将牌匾、香案、窗格等地方文化特色植入建筑之中,鼓励使用新型环保、节能建筑形式,构建现代乡村形态。(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3.强化规范建设。严格执行建设标准和规范,规范农村个人建房管理流程审批,确保满足村庄整体规划和安全规范要求,提高农房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原则上农村个人建房不得超过3层。切实加强批后监管力度,严肃查处违规乱建行为,确保按照规划有序开展各项建设。(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和各乡<镇、街道>)
(二)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
1.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完善农村公路网络,推进农村公路提等升级改造,2021年建成“美丽农村路”100公里,到2023年建成300公里,到2025年建成500公里。持续推进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整治乡村道路安全隐患。深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路长制,提升农村公路服务能力,实现农村公路路况目标优良中等路率75%以上。(牵头单位:县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2.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推进骨干水源工程建设,2023年完成三岔河水库帷幕灌浆及输水工程建设、毛竹林水库输水工程及附属设施建设、三口河水库大坝工程建设;2025年完成杉木林、山口河、詹家湾等3座水库大坝工程建设,保障6.3万人饮水问题。实施老山、丰收、冷水河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021年,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处,到2023年完成4处,到2025年完成6处,保障5万人饮水安全。(牵头单位:县水务管理局)
3.实施乡村能源建设工程。2022年6月前完成开阳-南龙-毛云-龙岗镇及台湾产业园天然气管道工程,力争2025年有条件的乡镇实现管网全覆盖。(牵头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4.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2021年,围绕乡村振兴重点区域,补点建设4G基站和实施光网改造,优化提升网络通信能力,力争5G基站优先在重点区域建设,逐步实现5G信号覆盖。到2025年,30户以上自然村高速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率100%,农村重点区域5G网络覆盖率100%。(牵头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各通信运营商,各乡<镇、街道>)
(三)实施农村环境提升行动
1.农村厕所革命。2021年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4500户,全县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55%,乡村振兴示范点、提升村寨普及率达95%。到2023年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1.46万户,全县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5%,乡村振兴示范点、提升村寨普及率达95%。到2025年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2.5万户,全县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乡村振兴示范点、提升村寨普及率达95%。(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2.农村垃圾治理。全面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村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经营向市场化方式转变。构建稳定长效保洁机制,确保村庄干净、整洁、有序。2021年,实现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行政村全覆盖并逐步向30户以上自然村寨延伸;大力推进省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县创建工作,力争形成示范成效。2025年,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稳定、规范运行,全面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精细化、标准化、常态化管理。(牵头单位: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
3.农村污水处理。2021年污水处理设施覆盖行政村占比达到60%,到2023年达到75%,到2025年达到100%。(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开阳分局,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办>)
4.村庄清洁行动。以“三清一改、两拆三化、三无七净一规范”为内容,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全覆盖、常态化。从2021年起,按季度创建美丽宜居乡村18个、美丽庭院111-333户、环保之星111-333人,实现干净整洁行政村达到100%;按年度评选11个村庄清洁行动示范乡(镇、街道)。(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各乡<镇、街道办>)
5.绿化美化行动。推进公路两侧绿化,2021年,实施县乡公路绿化60公里,2023年达到80公里,2025年达到100公里以上。开展村庄植树种花、绿化美化活动,到2025年全县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5.2%,旅游村、示范村等重点区域绿化率达到60%以上。(牵头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各乡<镇、街道>)
6.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2021年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规模养殖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农用地膜回收利用达7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85%以上。2023年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2%,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农用地膜回收利用达80%以上,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90%以上。2025年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95%以上,农用地膜回收利用率达85%以上。(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四)实施公共服务提升行动
1.农村教育。2021年,完成开阳七小等9个教育项目,启动开阳县实验小学等9个教育项目,新增学位9090个;到2023年,完成冯三镇幼儿园改扩建等15个教育项目,启动南江乡幼儿园龙广分园等11个教育项目,新增学位8625个;到2025年,完成永温镇幼儿园改扩建等5个教育项目,启动贵阳市北部片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等5个教育项目,新增学位15850个。(牵头单位:县教育局)
2.农村卫生。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试点。2021年提升改造乡镇卫生院2个、村卫生室10个,到2023年提升改造乡镇卫生院5个、村卫生室30个,到2025年提升改造乡镇卫生院12个、村卫生室50个。(牵头单位:县卫生健康局)
(五)实施绿色生态提升行动
1.绿色建设。完成森林抚育面积15.66万亩,其中2021年抚育5.7万亩,2023年抚育4.98万亩,2025年抚育4.98万亩。2021年完成退耕还林4.98万亩。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保持在59.22%以上。(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2.河流治理。2022年启动洋水河、光洞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到位组织实施;2024年实施马岔河、谷撒河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计划2026年完成,进一步提升河流水质。(牵头单位:县水务管理局)
3.生态修复。2022年,完成28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生态治理,2024年实施生态治理面积37平方公里。2021年,实施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3个,到2023年实施6个,到2025年实施10个。(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务管理局)
(六)实施特色城镇提升行动
按照分类引导原则,从原重点镇、示范镇和特色小镇中,至少选择1个乡镇开展绿色小镇创建试点,推进都市城郊型、重点型绿色小镇融合发展,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培育专业化功能,建设一批农业型、旅游型、工业型绿色小镇。2022年,完成冯三镇至开瓮高速匝道市政道路建设,实施城镇停车场共7个。2023年,逐步实施各乡镇集镇范围内破损道路改造,完成乡镇特色公园15个。2024年,开展龙岗、南江、禾丰和楠木渡示范乡镇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冯三、楠木渡、花梨等12个重点集镇市政大道建设。2025年,实施龙岗镇商业步行街、集镇主干道路等11个项目建设,完成双流镇、永温镇等重点工业集镇路网建设。(牵头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各乡<镇、街道>)
(七)实施农村消费提升行动
2021年底完成县物流仓储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开阳县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挂牌。到2023年,全县行政村电商服务站点覆盖80%以上,完成各级各类电商人才培训3000人次。到2025年,全县行政村电商服务站点实现全覆盖,完成各级各类电商人才培训5000人次以上。探索30户以上村寨小商店改便民服务超市试点。(牵头单位:县商务和投资促进局,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开阳兴硒农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各乡<镇、街道>)
(八)实施共建共治提升行动
制定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标准,落实管护资金,建立稳定的管护队伍,将管护责任落实到人;加强管护人员专业培训,提高业务能力;督促管护人员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发现、解决出现的问题,保障乡村建设项目长期发挥效益。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立完善考核机制,明确考核内容和流程,督促各乡(镇、街道)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落实主体责任,着力营造共建共享共治的浓厚氛围。(牵头单位:县乡村建设指挥部,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各乡<镇、街道>)
三、组织实施
(一)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政府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直各单位和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乡村建设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农村局,对建设内容实行“周调度”,指挥部实行“月调度”,听取各责任单位工作情况汇报,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二)层层压实责任。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部署、亲自管,分管领导专门抓落实,责任科室绑定任务。各乡(镇、街道)是乡村建设的责任主体,加快推进相关工作。各乡(镇、街道)要结合实际,按照细化、量化、具体化、项目化的要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工作台账,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抓好组织实施;要明确各项具体工作的实施主体,村内公共空间环境整治以村为主,主要通过村民投工投劳解决,垃圾、污水处理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以属地乡<镇、街道>为主,鼓励涉及村组织村民全程参与建设、运营和管理。
(三)落实财政优先保障政策。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积极争取上级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资金,推动文化、教育、卫生、就业、交通等方面资金向农业农村方面倾斜,聚焦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村、示范村,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探索省市县联动“点状”供地模式,并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产生的土地指标,优先用于支持乡村振兴。创新金融支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加大对乡村振兴信贷的支持力度。
(四)强化督查考核。将乡村建设专项行动作为对各责任单位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对未完成建设任务的,一律不得评为“一等奖”。县乡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会同县委督办督查局建立日常调度机制,开展精准督导和专项检查,定期督导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街道)全面加快乡村建设工作,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