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县重点招商产业方向
开阳县隶属省会贵阳市,东与瓮安、福泉接壤,南与龙里、乌当毗邻,西与修文、息烽交界,北与遵义相望。在贵阳市下辖县市区中,开阳的国土面积最大,为2026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总人口45.02万。开阳位于贵阳半小时经济圈、贵阳-遵义经济带、瓮安-开阳-息烽磷及磷化工产业带核心区,黔中经济区核心区,森林覆盖率达54.33%,居黔中之冠,具有绿色喀斯特、绿色开阳之称。空气中富养离子含量极高,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有“天然氧吧”、“养老长寿圣地”的美誉,入选“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全县75%以上的土壤富含硒元素,开发出的富硒米、油、肉、茶等荣获“中国绿色食品称号”,“开阳富硒茶”、“开阳富硒枇杷” 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十二五”期间,开阳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11-2015年,开阳县GDP由81.93亿元快速增长至187.1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2.9%,远高于贵州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十三五”时期,开阳将深入围绕“三大一小”的战略发展布局,以新型工业、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为重点招商方向。
一.发展开阳
“十三五”期间,开阳县将牢固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以大数据、大生态为引领,坚持工业高端化、农业高效化、旅游全域化“三化统筹”,以大交通、大旅游、大园区、小城镇“三大一小”建设为招商引资主战线,奋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大交通。
开阳县将构建陆空衔接顺畅、内外通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大物流产业体系。一是大交通“外循环”。以“4311”交通发展为核心。“4”: 指4条高速公路,即贵遵高速复线(贵阳市至遵义市)、贵瓮高速(贵阳市至瓮安县)、开息高速(开阳县至息烽县)、开瓮高速(开阳县至瓮安县)。“3”:指3条铁路,即贵阳至开阳城际铁路、川黔铁路支线、久长至永温货运铁路。“1”:分别指1个港口(开阳港)、1个机场(龙洞堡国际机场)。二是大交通“内循环”。“一连“:即开阳至贵阳城市干道。“四射”: 即开阳至双流、开阳至花梨、开阳至楠木渡、开阳至南江。“多环线” :五条乡镇相互连接线。“五港口”: 开阳洛望河、龙水、宅吉等。
(二)大园区
目前,依托多元化产业园区,全县初步形成了磷煤精细化工、富硒特色食品、建材、轻纺工业以及新材料等特色明显、竞争力较强、多点支撑的产业体系。下一步,开阳县将进一步依托大园区,实现开阳县经济飞速发展。一是工业园区。依托开阳经济开发区、开息高速经济带、贵瓮高速经济带,形成新能源汽车动力材料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磷煤化工产业园、城关轻工业园、贵州开阳台湾产业园、龙岗现代医药食品产业园、开阳港物流园“一区两带七园”产业发展平台。二是农业园区。形成以南部农旅一体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北部种养结合生态高效循环农业示范区、东中西部生态景观农业示范区为主体,以十里画廊农旅一体扶贫示范园、现代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黔茗高效观光农业示范园、特色水产休闲农业示范园、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高效富硒茶产业示范园、现代高效湖羊养殖示范园、开阳富硒蔬菜产业示范园等8个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为支撑的“三区八园”农业生产空间格局。
(三)大旅游
开阳独特的旅游资源是贵阳市打造世界旅游名城的重要一环。“十二五”期间,开阳以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为依托,成功打造了一批旅游示范项目,旅游产业经济效益和品牌形象日益凸显。2011年,开阳县旅游接待人数为288.8万人次,到2015年,达到了830.5万人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3.5%。“十三五”时期,随着开州湖、椿菜洞、紫江地缝、十万溪等一系列优质旅游资源逐步被开发,开阳县将进一步形成全域旅游的发展格局,全县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将不断被激发、释放出来,旅游市场将迎来更快的增长。
(四)小城镇
未来几年,开阳将继续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今后几年,开阳将以省级示范小城镇龙岗镇、市级示范小城镇南江乡以及县级示范小城镇城关镇和楠木渡镇为载体,通过招商引资精心打造一批绿色小镇、风情小镇、乡愁小镇、滨湖小镇,构建“西部工贸型特色小镇、东部高原湖泊港口型小镇、南部田园式精品小镇和服务型旅游精品小镇、北部生态农业型小镇”的新格局。
二、重点产业招商方向
《开阳县“十三五”城镇建设和城镇化发展规划 》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开阳县的发展定位和城镇建设空间格局。发展定位为: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磷煤化工产业服务基地、黔中经济区重要的节点城市、 贵阳市生态园林卫星城之一、 重要的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 航运交通节点和高品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整体城镇空间格局为:形成“一核心四区域”的发展格局。即以城关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南龙乡,打造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加速形成中部核心区;以龙岗镇、南江乡、禾丰乡为中心,带动高寨乡、毛云乡,打造南部台湾农业示范区和连接贵阳市区的南部经济“桥头堡”,加速形成南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经济区;以楠木渡镇为中心,带动冯三镇、宅吉乡,打造北部现代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区和贵阳市“北大门”,加速形成北部现代生态高效农业经济区;以花梨镇为中心,带动龙水乡、米坪乡,打造贵阳水运通道经济区,加速形成东部港口经济带动一三产互动发展区;以金中镇、永温镇、双流镇为核心,打造国家级新型工业产业示范基地,加速形成西部新能源汽车动力材料和磷煤化工发展区。“十三五”期间,开阳县将坚持以新型工业、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为重点招商方向:
(一)发展定位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贵州省重要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贵州省煤电磷一体化示范区、贵州省富硒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和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贵阳市三次产业高端融合发展示范区、贵阳市农村社会治理综合改革示范区。
(二)新型工业
1、大力发展精细磷煤化工产业:大力推进煤电磷一体化,成为全国重要的磷煤化工生产基地;2、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动力材料产业:加快发展以新型工业、新能源、磷锂电池系列材料产品的生产加工;3、大力发展新型能源产业:大力发展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4、大力发展新医药大健康产业:大力发展健康医药产业、健康药食材产业、中成药和民族药、健康医疗产业、健康养生产业、健康养老产业、健康运动产业;5、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城市建设;6、大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
(三)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大力发展粮、油、烟、牧、渔、蛋、奶、茶、果、蔬、药等特色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旅一体化加速发展,加快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建设,加快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
(四)现代服务业
积极发展山地特色旅游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